晋室陵迟帝纪侵,群英晦迹匡山阴。
楼烦大士麾麈尾,十七高贤争扣几。
才高孰谓文中龙,返使伊人思谢公。
烟飞露滴玉池空,雪莲蘸影摇秋风。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亮的《庐山白莲社》的原文,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和注释:

  1. 晋室陵迟帝纪侵,群英晦迹匡山阴。
    晋室衰弱,皇帝的统治被侵犯,众多英雄隐遁山林,在匡山(今江西南昌)的阴影下隐居。”帝纪”指代的是晋朝,”陵迟”意为衰落、衰败。”群英”指的是当时的名士或英雄人物,而”晦迹”是指隐匿踪迹。

  2. 楼烦大士麾麈尾,十七高贤争扣几。
    楼烦大士挥动麈尾,象征着智慧和谋略。”十七高贤”可能是指那些具有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人。他们争相与某人(可能是某个人或者某种力量)交谈,可能是在讨论政治、学问或者其他问题。”麾”是古代的一种指挥工具,这里比喻为领导者或权威的象征。

  3. 才高孰谓文中龙,返使伊人思谢公。
    谁又能认为文采飞扬的作者是一条龙呢?这句话表达了对于才子们才华横溢的赞赏。”返使”是指让某人受到启发或影响。”谢公”指的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谢安,他在诗中被用来象征有影响力的文人。

  4. 烟飞露滴玉池空,雪莲蘸影摇秋风。
    烟雾缭绕,露水滴滴,玉池显得空旷。这里的”雪莲”可能是指莲花,但也可能是其他具有纯洁或高贵象征意义的植物。”蘸影”是指物体的影子映在水中,”摇秋风”则可能指的是风吹落叶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庐山白莲社的场景,展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文人墨客在山水间交流思想、切磋技艺的情景。诗中通过对历史变迁、人才隐居、智者辩论以及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知识和智慧的哲学思考。整体上,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知识文化的尊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