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寒山寺 其二

拾得诗清苦,风骚道自存。
看云攲怪石,步月出松门。
识取心中佛,休磨镜上痕。
时时多漏泄,尘世少知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拟寒山寺其二》是宋代释怀深所创作的一首古体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释怀深,字无咎,南宋僧人,活动于宋代。他的文学创作以佛理诗为主,其作品多反映了佛教的禅意和修行理念。
  1. 原文及译文
  • 原文
    拾得诗清苦,风骚道自存。看云欹怪石,步月出松门。识取心中佛,休磨镜上痕。时时多漏泄,尘世少知恩。
  • 译文:拾得诗清苦,风骚道自存。看云欹怪石,步月出松门。识取心中佛,休磨镜上痕。时时多漏泄,尘世少知恩。
  1. 写作背景
  • 《拟寒山寺其二》可能是在某种情境下所作的即兴之作。宋代僧人释怀深通过这首诗来表现自己对佛教教义的理解与感悟,同时也借此表达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以及对内心修行的追求。
  1. 鉴赏与评价
  • 赏析:此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禅宗哲学的阐述,体现了诗人对佛教中“心中有佛”这一概念的深刻理解。诗句中的“看云”、“步月”等意象,不仅富有诗意,也富含哲理,表达了诗人追求心灵净化和自我超越的愿望。
  • 评析:从文学角度来看,《拟寒山寺其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巧妙地将佛教哲理与自然景象结合在一起,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视角。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佛教文化的重视与传承。

《拟寒山寺其二》作为释怀深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文学艺术上有其独到之处,更是在佛教文化传播与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通过对此诗的学习和欣赏,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佛教文化的内涵,感受到古人智慧与情感的共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