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得诗清苦,风骚道自存。
看云攲怪石,步月出松门。
识取心中佛,休磨镜上痕。
时时多漏泄,尘世少知恩。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表达技巧和语言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明确考查的要点,即诗歌的意境、手法、感情等,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1)“拾得诗清苦”,诗人以“拾得”为引子,表达了对寒山寺僧人的崇敬之情。“诗清苦”,指拾得和尚的诗作清贫而富有哲理,体现了他超尘出世的心境。“风骚道自存”,意谓在佛家看来,只有心如莲花般清净,才能保持高洁的人格,不被世俗污染。这是全诗的核心思想,也是作者所追求的人生境界。

(2)“看云欹怪石,步月出松门”,描写了寒山寺的自然风光和幽静环境。“看云”写出了诗人与大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怪石”写出了景色之奇特迷人;“步月”则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情。这些景物描写衬托出了寒山寺的幽静之美。

(3)“识取心中佛,休磨镜上痕”,意思是说应该认识内心的佛法,不要被世俗的名利所累。“识取”一词,强调了认识和觉悟的重要性,“心如止水,方能映照万象”。

(4)“时时多漏泄,尘世少知恩”,意思是说诗人常常流露出自己的内心世界,而那些世俗之人很少能够理解他的真谛;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世间人的冷漠态度。

【答案】

①“拾得诗清苦”:用“拾得”作为诗题,表明诗人对寒山寺僧人的景仰和尊敬。②“风骚道自存”:在佛教看来,只有心如莲花般清净,才能保持高洁的人格,不被世俗污染。③“看云欹怪石”:写出了寒山寺自然风光的美丽,同时也暗示出诗人与大自然的亲近。④“步月出松门”:“步月”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也暗示出诗人对世事的淡泊态度。⑤“识取心中佛”:强调认识和觉悟的重要性,“心如止水,方能映照万象”。⑥“时时多漏泄,尘世少知恩”:表达了诗人对世俗之人的冷漠态度,认为他们很难真正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