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寒山寺 其六十

人间官法中,畜生杀无罪。
朝烹与暮割,恬然不知悔。
世法虽不理,冤债何时已。
不见遂安公,五犬逼而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拟寒山寺·其六十》是宋朝诗人释怀深的作品。下面将详细展开对这首诗的内容、背景及艺术特色进行解读:

  1. 作者简介
  • 释怀深,生平事迹不详,但据诗中内容推测,他可能是一位关注世态炎凉和人生哲学的隐逸者。
  1. 诗词原文
    六休造屋,七莫置衣。纵然得受用,能得几多时。身心要早歇,准拟与死期。正如人远出,预辨者便宜。

  2. 诗词翻译与注释

  • 译文为:六十岁不要修建房舍,七十岁不要购置衣物。即使暂时得到了享受,又能持续多久?身心需要早早休息,准备迎接死亡的到来。就如同人们远行前做好准备,那些提前明了此道理的人将会得到便宜。
  1. 作品赏析
  •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通过对比人生的不同阶段,诗人强调了及时行乐和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 在创作背景上,可能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某些现实问题,如官场腐败和个人命运的无力感。
  • 从艺术手法来看,诗人采用了朴素的语言和直白的表达方式,这种风格使得诗歌更加贴近生活,易于传唱。
  1. 思想内涵
  • 诗中的“身心要早歇,准拟与死期”表达了一种悲观的人生态度,即认识到生命的有限性,应当尽早规划自己的生活。
  • “六十休造屋,七十莫置衣”则是一种节俭的生活哲学,体现了中国古代的节约美德。
  • “世间官法中,畜生杀无罪”反映了诗人对社会法律的批评,认为法律有时并不公正,而动物的生命则被视为理所当然。
  1. 文化意义
  •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社会问题的敏锐观察和批判精神。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歌往往承载着深刻的道德教育和审美价值,《拟寒山寺·其六十》作为一首反映现实和哲理的短诗,具有重要的文化遗产价值。

《拟寒山寺·其六十》不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深刻的人生哲理。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命、时间和社会的深刻反思,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份宝贵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