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十二偈 其十二

夜半子,纸帐松床睡方美。
翻身不觉念劳生,几个不遭心识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洞庭十二偈·其十二》是由宋代诗人释怀深创作的一首古诗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原文:

  1. 作者简介
  • 释怀深:释怀深(一 七七~一一三二),号慈受,俗姓夏,寿春六安(今属安徽)人。年十四时便已出家修行,并开始学习佛法。他于公四岁时开始寻找道法,并在徽宗崇宁初年到嘉禾依止某位高僧学习。
  • 作品风格:释怀深的诗作多表现出禅宗思想,强调内心的宁静和对尘世纷扰的超脱。他的诗作语言朴实,意境深远,善于通过自然景物来表现禅宗的哲理,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佛学思想的深入理解与实践。
  • 生平经历:释怀深在年轻时便已出家受戒,其后四处游历,遍访名山大川,以寻求心中的净土。他的一生虽然历经波折,但始终不改其追求心灵解脱的信念。
  1. 诗歌原文
  • 夜半子,纸帐松床睡方美。翻身不觉念劳生,几个不遭心识使。:此句描述了释怀深在夜晚静谧的环境中入眠的情景。“夜半子”表明时间是在深夜,而“纸帐松床”则形容了他所住的环境简朴而舒适。“翻身不觉念劳生”,表达了他在梦中也难以摆脱对尘世烦恼的思考。最后一句“几个不遭心识使”,反映了即使在梦中,他也未能完全摆脱世俗观念的影响。
  • 人定亥,住山自有家风在。老来落得放心眠,人生莫被闲名碍。:此句描绘了释怀深在黄昏时分,选择住山修行的生活状态。“人定亥”指的是傍晚时分,是一天中最为宁静的时刻。“住山自有家风在”意味着他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修行方法或理念。最后两句表达了他对于生活的淡泊态度——即使到了晚年,也能够安心地休息,不被外界的琐事所困扰。
  1. 诗歌鉴赏
  • 禅意表达: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内心的感悟,诗人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禅意。诗中的每一处描述都透露出一种远离尘嚣、回归本源的意境。
  • 语言特色:诗句简洁明了,却又不失含蓄与深意。通过朴素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哲理,体现了宋诗特有的韵味。
  • 艺术手法:诗人善于利用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增强诗的表现力。例如,“翻身不觉念劳生”与“老来落得放心眠”,前者表达了对尘世忧虑的无法放下,而后者则展现了对生活态度的转变,从忧虑到安心。
  1. 诗歌背景
  • 时代背景:宋代是中国文学特别是禅宗诗的重要发展阶段,释怀深的诗作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他的创作不仅受到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也反映了个人修行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 地域影响:作为寿春六安(今属安徽)人,释怀深的诗歌创作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当地文化和风俗的影响。同时,他也受到了佛教思想特别是禅宗的影响。
  • 个人经历:释怀深的一生中充满了求道和修行的经历,这些经历无疑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作品不仅记录了他的修行过程,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和世界的独特见解。

《洞庭十二偈·其十二》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刻禅意的诗歌,也是一幅反映宋代诗人精神面貌的画作。它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释怀深对人生、自然和宇宙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