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员外为包山铸钟毕求偈

包山一火铸钟成,百草头边总是声。
唤起劳生一睡眼,一时于此得惺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殷员外为包山铸钟毕求偈》是一首宋代诗人释怀深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殷员外在完成铸钟工程之后,向禅师求教的情景。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内容、艺术特色以及其在当时社会文化中的意义:

  1. 作品原文
    包山一火铸钟成,百草头边总是声。

  2. 作者介绍

  • 释怀深,宋朝僧人,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
  • 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同时《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亦有传述。
  1. 作品背景
  • 诗中的“为包山铸钟”指的是殷员外负责在包山上铸造钟的历史事件。
  • 这首诗创作于宋朝,反映了当时宗教与社会活动的关系。
  1. 艺术特色
  • 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如“包山一火铸钟成”,寥寥数语便勾勒出铸钟的宏大场景。
  • 通过对比“百草头边总是声”,表达了自然万物与钟声共鸣的美好景象。
  1. 社会意义
  • 作为佛教文化与民间信仰的结合体,铸钟活动不仅是一项技术工作,更是一次精神层面的净化。
  • 殷员外在完成铸钟后,向禅师求教的行为,体现了对真理探求的执着和尊重。

《殷员外为包山铸钟毕求偈》不仅是一首描写铸钟工艺的诗歌,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它揭示了宗教信仰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展示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美和社会和谐的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