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山一火铸钟成,百草头边总是声。
唤起劳生一睡眼,一时于此得惺惺。
【注释】殷员外:即殷尧藩,唐末宰相,名不详。包山:在今安徽寿县西南二十里。钟:指铸钟。百草:泛指草木。惺惺(hónɡ):《庄子》有《齐物论》,其中有“吾丧我”之说。惺惺,即“丧我”,谓超脱物我之区别,物我浑然一体。《庄子·齐物论》:“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其次以为有物矣,而以斯为未始有物也,以为未始有物者,人也。”惺惺,语出《庄子》“丧我”。
【赏析】这首诗是殷尧藩的一首绝句。诗人以铸钟的火光来比喻人生,把人生的苦乐、得失、荣辱统统归之于天地造化,从而表现出一种超脱的人生境界。
首句写殷尧藩在铸钟时,炉火熊熊,百草头旁都笼罩着一层淡淡的烟雾。第二句写铸钟的火光映照在劳生者的眼中,使他的一睡眼顿然清醒。第三句写劳生者从铸钟的火光中悟出人生的真谛:人世间的一切荣辱是非,都是虚幻的;只有“惺惺”,才能使人超脱物我之区别,与天地合一,达到大彻大悟的境界。全诗语言朴实,内涵丰富,耐人寻味。
殷尧藩的这首诗,虽然写得平易通俗,但寓意深刻,富有哲理性。它以包山铸钟的情景,象征人生的荣辱、是非等一切外在的东西;又以人的一睡眼被唤醒喻示人的精神由迷惑到觉醒的过程。这种象征手法,既使诗歌形象鲜明,又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