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头雨滴,阶前地湿。
法法现成,人信不刃。
更问如何,长江水急。
颂古三十首 其十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颂古三十首·其十九》是宋朝释怀深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间法的领悟和对自然现象的深刻观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作者介绍:释怀深,号慈受,出生于寿春(今属安徽),十四岁出家为僧,后在公四年期间,他广泛游历,寻访道友,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他的诗歌多以佛教教义和禅宗思想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他对世间万物的理解和对佛法的领悟。
原文欣赏:《颂古三十九首·其十九》的原文如下:“檐头雨滴,阶前地湿。法法现成,人信不刃。更问如何,长江水急。”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檐头的雨水滴滴答答地落下,阶前的地面因为雨水而变得湿润。这里的“法法现成”指的是世间的一切法都是现成的,不需要人为去创造。而人却往往被表象所迷惑,无法真正领悟这些法的本质。最后一句“更问如何,长江水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纷扰和人心浮躁的感叹,长江之水汹涌澎湃,象征着人生百态,而诗人则在追问如何才能在这纷扰中保持内心的平静。
艺术手法: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例如,通过对自然界景象的描述来暗示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纷繁;通过使用象征和比喻来加深诗歌的含义,使其更加丰富和有深度。同时,诗歌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能够直接触及读者的心灵。
《颂古三十首·其十九》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作品,也是了解释怀深这位高僧思想和生活态度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学的魅力以及禅宗思想在古代社会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