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身无相,法眼无瑕。
因风吹火,借水献花。
丝毫不立,万别千差。
但看来年三二月,衔泥燕子入人家。
颂古三十首 其十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颂古三十首·其十八》是一首由宋代释怀深创作的诗歌。在这首诗中,释怀深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了他对世界万物本质的理解,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洞察世间万象的智慧和境界。
诗的第一联“法身无相,法眼无瑕”提出了一种哲学观点,即真正的佛性并非有形的实体,而是无法被肉眼所辨识的纯净与完美。这种观点体现了佛教禅宗的核心思想,即通过直观体验去领悟事物的本质。
第二联“因风吹火,借水献花”,则是用比喻的方式描述了世间万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火焰需要风来传播热量,花朵借助水才能绽放美丽,这反映了自然界中力量与美的和谐统一。这一描述不仅揭示了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也暗含了人生道理:只有理解和顺应这些规律,才能获得成功和幸福。
第三联“丝毫不立,万别千差”进一步阐释了万事万物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在这里,“丝毫不立”意味着万物都是独立的存在,没有绝对的标准和规范。而“万别千差”则强调了世间万物的差异性,无论是形态还是性质都各不相同。这种观点打破了人们对于常规思维的束缚,鼓励人们以开放的心态去接受和理解不同的事物。
第四联“但看来年三二月,衔泥燕子入人家”则是对时间流转和生活变迁的一种感慨。燕子每年春天都会从南方飞回,衔泥筑巢,象征着生命的循环和自然的规律。这里的“衔泥”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动作,更是一种象征,代表着人们在生活中的努力和奋斗。
《颂古三十首·其十八》不仅在语言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在哲学思考上也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它教会人们以宽广的视角看待世界,学会欣赏和理解万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从而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