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访永安东山禅师先寄

庵在千株松桂下,更无尘事到夫君。
高踪罕过呼猿涧,静思唯看抱石云。
日暮坐间禽影集,雪晴岸畔路形分。
扬雄约我须投宿,月里禅馀怯论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将访永安东山禅师先寄》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作于熙宁五年(1072),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诗人以“东山”为题,寄意深长。东山是佛教禅宗的发源地之一,又是东晋时期谢安隐居之地,因此,东山也常作为退隐的代名词。

诗中苏轼以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他对东山的向往与对友人东山禅师的问候。他写道:“欲访东山老竺师,携壶结伴过吾溪。” 他想邀请朋友一起前往拜访那位住在东山的僧人,并一同渡过他的小溪。这里的“携壶”指的是携带酒壶,暗示了与朋友共饮的欢乐场景。

诗中还描绘了诗人对东山的景致和环境的想象:“清泉石上流淙淙,白鸟飞来掠水冲。” 描述了东山清澈的泉水、石头上潺潺的水声,以及白鸟掠过水面的生动景象,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卷。

苏轼在这首诗中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更通过与友人的相聚,抒发了自己内心对于闲适生活和精神追求的向往。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意和哲理,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