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塞曲

边烽久不息,戍鼓何鼟鼟。
五月无青草,滂沱流断冰。
胡儿昧形胜,汉骑恣凭陵。
出号朔风起,受降沙垒崩。
楼烦已纳款,天意□威棱。
归佩封侯印,喧然世所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古塞曲》是唐代诗人李颀创作的一首古诗,该诗以豪迈的笔触描写了一位远赴边疆的士兵的所见所闻以及内心感受。下面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诗歌背景:这首诗作创作于唐代,具体为开元二十三年(735),当时作者李颀已经登进士第并担任新乡县尉。然而,后因离职归隐,与王维、高适等名士交往密切。
  2. 诗歌内容:《古塞曲》描绘了一位边塞士兵的旅途情景,他骑马直指蓟城,途经漠北大漠,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边关生活的艰苦。全诗风格苍凉,意境悲壮,充满了对战争和戍边生活的深刻反思。
  3. 艺术特色:《古塞曲》运用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边塞将士生活的真实感悟。诗中“海上千烽火”等句子,生动刻画了战场的紧张氛围和士兵内心的焦虑。

《古塞曲》不仅是一篇充满豪情壮志的边关诗篇,也是唐代文人情感与理想的象征。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也体现了诗人个人对于家国情怀的深沉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