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一微笑,恩光遍刹尘。
如何百草上,刚有未明人。
人人当节令,合故竟开新。
东山拄杖子,也自黑粼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青帝一微笑,恩光遍刹尘。
如何百草上,刚有未明人。
人人当节令,合故竟开新。
东山拄杖子,也自黑粼皴。
《春日示众》是宋代诗人释重显所作,诗中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生命的珍视。
释重显(980~1052),字隐之,俗姓,是北宋时期一位著名的佛教僧侣和诗人。他的作品通常反映了其对禅宗教义的理解和追求,以及他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诗的首句“门外春将半”,描绘了春天到来时的景象,门外的景色已经显现出春天的半分面貌。这不仅仅是对自然界春天特征的描写,同时也隐含着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第二句“闲花处处开”,则进一步扩展了这种感受,指出即便在没有刻意为之的地方,大自然也能自行其道,让万物得以自由生长,无需人们过多的干预。
第三句“山童不用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认为即使儿童也应该尊重自然,不随意折断或采摘植物,以保护它们的生命延续。最后一句“幽鸟自衔来”,则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画面:小鸟自在地飞翔,寻找食物而不惊扰他人。这不仅是对自然生态的赞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看到释重显如何用简洁的语言传达深刻的情感和哲理。这不仅是对春天的美好颂歌,也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愿景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