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尧恺二上人

四山如壁不可去,当处如火不可住。
上人既是要游方,可中须得超方句。
珍重便行万八千,通霄有路恒沙数。
不落平常试道者。
道道若道未得,此去秦溪有直指。
老子若能见之,必为汝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尧恺二上人》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传达出对两位高僧即将远行游方的深深祝愿及对其道路平安的期盼。

从诗歌的字面意义来看,“上人”指的是修行者或者僧人,而“送”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时的不舍之情。“二上人”可能指的是两位高僧,而“游方”通常指外出云游或参访各地寺庙。诗中“珍重便行万八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旅途中的安全与顺利的祝愿,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交通不便利的社会现实,暗示了长途跋涉的艰辛。“通霄有路恒沙数”则可能暗指虽然路途遥远,但最终会找到通往目的地的道路。

诗句中“道道若道未得,此去秦溪有直指”展现了诗人对于修行真谛的深刻思考。这句话意味着在追求修行的道路上,如果未能真正理解佛法的真谛,那么即使找到了直接指引修行的方法或路径,也难以得到真正的领悟和成就。这反映出作者对于修行过程中悟性的强调和对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视。

整首诗通过对两位高僧即将出发的描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也展示了唐代佛教文化中对于修行者的关注以及对高僧的尊敬。此外,这首诗还反映了唐代社会对于旅行、佛教修行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的态度和文化背景。

《送尧恺二上人》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唐代宗教文化与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唐代的文化特征和社会风貌,以及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情感的表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