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香山虚头陀

庵中有主从君住,无主外来俱得路。
云烟眯目山碍膺,榛莽欺人溪涧怒。
看他本色住庵人,捏聚大千无一尘。
自见泥牛斗入海,不记住来经几春。
头陀头陀休趁鬨,一世初无一炊梦。
口边白醭未暇揩,谁能更乞诸方颂。
持来抛放烈焰中,归种香山芋与菘。
蓦地钁头轻筑著,林间石虎吼天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与香山虚头陀》是宋代诗人释慧空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禅宗思想的诠释。以下将详细解读这首诗:

  1. 作者简介:释慧空,是南宋时期的一位高僧,他的诗作常常流露出对佛教教义的领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香山虚头陀》作为其作品之一,不仅是其个人文学成就的体现,也是禅宗文化在宋时期传播的重要证据。
  2. 诗歌原文:庵中有主从君住,无主外来俱得路。云烟眯目山碍膺,榛莽欺人溪涧怒。
  3. 诗意解析:这首诗中,“庵中有主从君住,无主外来俱得路”表达了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即在庵中的和尚可以安心生活,而无家可归的人也能在这里找到出路。接下来的“云烟眯目山碍膺,榛莽欺人溪涧怒”,则描绘出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观图,云雾缭绕使人眯眼,山林中的荆棘和小溪的湍急都让人感到威胁。
  4. 文化背景:《与香山虚头陀》反映了南宋时期文人士大夫阶层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对佛教禅宗的理解。禅宗强调的是内心的觉悟与超脱,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5. 艺术特色:此诗采用了典型的宋代诗词形式,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巧妙地将自己的禅意融入其中,使读者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体会到更深层次的哲理。

《与香山虚头陀》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情感的作品,它还是禅宗思想的具象化表现。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理解,不仅能领略到古代诗人的艺术才华,还能深入思考禅宗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