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暇住为岩穴主,尚堪行作水云僧。
宾头诺讵诸尊者,久在峰头望我能。
把住如何却放行,明头暗合暗头明。
丰干冷坐寒山笑,二月青田春水生。
和澹庵见留
介绍
“和澹庵见留”是宋词作家释慧空的作品,其创作时间为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一一五三)住福州雪峰禅院,次年退归东庵。该诗全文如下:未暇住为岩穴主,尚堪行作水云僧。宾头诺讵诸尊者,久在峰头望我能。
释慧空是南宋著名的佛教诗人和禅宗高僧。他的文学成就不仅在于诗歌,更在于他对禅宗的理解和传播。在这首作品中,释慧空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他的修行体验和对禅意的追求。
诗的开头“未暇住为岩穴主,尚堪行作水云僧”,描绘了他作为禅师的生活状态,一方面他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建造一个固定的修行之地,而是像水云一样自由自在地行走;另一方面他仍然保持着行僧的身份,随时准备出发去寻求更高的佛学智慧。这种矛盾的状态体现了他在生活与修行之间的挣扎和平衡。
“宾头诺讵诸尊者,久在峰头望我能”则进一步展示了他的修行态度。这里的“宾头诺”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佛教术语或修行方法。他认为其他尊者都在峰顶望着他,期待他能有所作为,这反映了他对自我期许的高要求,也表现了他对于成为一位伟大禅师的渴望。
诗中多次提到“行作水云僧”,这表明他追求一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不仅是对他个人修养的体现,也是对禅宗思想的一种实践。通过这样的修行方式,他试图达到一种心灵的自由,摆脱世俗的束缚,实现真正的自我解脱。
整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内心体验的反思,展现了释慧空对生命和修行的深刻理解。他通过这种方式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追求,以及对于禅宗修行境界的高度认同和追求。
《和澹庵见留》不仅是一首表达禅宗修行理念的诗歌,也是对释慧空个人修行经历的真实记录。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内心体验的反思,展现了释慧空对生命和修行的独特理解,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禅宗教义的实践和探索。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在禅宗文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全面地理解释慧空的宗教观念和生活态度,以及他在禅宗发展过程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