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通功二化士造大际藏经

大经本无文,唐梵错翻译。
瞿昙宣一字,至今犹未毕。
历世痴圣人,出头竞分析。
要使其光明,转见黑似漆。
若入衲僧手,自是不费力。
拈出大际山,般若波罗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通功二化士造大际藏经”是一首融合了佛教与禅宗思想哲理的宋代诗歌。释慧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于佛法深邃理解的同时,也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诗歌背景
  • 创作时期:此诗作于宋代,是释慧空在禅宗背景下的作品。
  • 作者经历:释慧空是一位僧人,他的诗作往往反映了禅宗的思想和生活哲学。
  1. 主题内容
  • 禅宗思想:这首诗的主题是禅宗思想的实践,强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修行方式,以及通过直接的悟性来达到精神的自由与解脱。
  • 佛教哲理:通过“大经本无文,唐梵错翻译。瞿昙宣一字,至今犹未毕”等诗句,揭示了佛教经典的深奥与复杂性。
  1. 艺术特色
  • 语言表达:诗歌运用了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佛法的深刻感悟。
  • 意象营造:诗中通过描述大经的神秘与佛陀的慈悲,构建了一个既宏大又细腻的艺术空间。
  1. 社会影响
  • 文化地位:作为宋代诗歌的代表之一,此诗不仅在文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也在禅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
  • 后世评价:许多学者和研究者认为,此诗是研究宋代禅宗思想及佛教经典翻译的重要文献。

“送通功二化士造大际藏经”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一座桥梁,连接着古代的佛教经典与现代的文化理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解读,人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禅宗的核心思想和佛教的丰富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