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零二首 其四十九

万机彻处若为酬,千圣头边合自由。
佛国乍归金作界,仙宫回首玉为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颂一百零二首 其四十九》是宋代诗人释绍昙创作的一首偈颂。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歌:

  1. 诗歌原文及注释
  • 诗句内容:洞庭七十二峰,飞雪一千馀丈。晨昏说法琅琅,谁谓卢公已往。元不往,在这里。优昙火里开,嗅著无香气。
  • 诗中典故:“卢公”在此处指的是古代的卢舍那佛,“卢公已往”则意味着卢舍那佛已经离开人间,不再现身。
  1. 诗人生平与时代背景
  • 释慧远:他是青原下八世,双泉郁禅师的法嗣,住在鼎州(今湖南常德)。关于他的生平和活动,有《五灯会元》卷一五记载。
  • 宋时期文学: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佛教文学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不仅展现了宗教的虔诚,也反映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变迁。
  1. 艺术特色与表达技巧
  • 意境营造:释绍昙通过描绘洞庭七十二峰和飞雪的壮丽景象,构建了一个宏伟的自然画面。这种景象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象征着佛法无边,能够包容万象。
  • 修辞运用:诗中的许多修辞手法,如比喻,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例如,“晨昏说法琅琅,谁谓卢公已往。”这句通过“晨昏说法”来暗示佛法的教诲无处不在,而“谁谓卢公已往”则表达了对佛陀教诲的永恒追随。
  1. 文学价值与影响
  • 思想内容:这首诗不仅是对佛教教义的颂扬,也是对佛法无边、智慧无边的一种赞美。它体现了诗人对于佛法深邃的理解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 文化价值:在宋代这样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背景下,此类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宗教信仰和文化风貌,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通过对《偈颂一百零二首 其四十九》的详细介绍,可以发现这首诗不仅在艺术形式上具有独特的魅力,而且在思想和文化层面上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它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珍品,值得读者深入品味和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