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峡闻猿

倚棹望云际,寥寥出峡清。
心如无一事,愁不在三声。
带露诸峰迥,悬空片月明。
何人同此听,彻晓得诗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巴峡闻猿》是宋代诗人文兆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四川东部巴峡地区望云际、听猿声时的情感体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文兆:宋代诗僧,他的诗歌多表达了超脱世俗、向往自由的情感,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1. 诗歌原文
  • 带露诸峰迥:山峰上的露水清晰可见,显得格外清冷,仿佛能够感受到那山中的清凉。
  • 悬空片月明:月亮高悬在空中,月光洒满了整个峡谷,照亮了周围的景色。
  • 何人同此听,彻晓得诗成:没有人能与我一同聆听这凄美的猿声,只有我知道我已经完成了这首充满情感的诗作。
  1. 诗歌赏析
  • 情景交融: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诗中的“心如无一事,愁不在三声”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界的哀伤和无奈,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平和与超然。
  • 艺术手法:诗人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整首诗歌更加生动形象。特别是“带露诸峰迥,悬空片月明”两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深度。
  1. 文学价值
  • 情感表达:《巴峡闻猿》是一首情感深沉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敬畏。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语言风格:诗歌的语言简洁明了,但富有韵味,尤其是诗句“心如无一事,愁不在三声”,不仅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1. 创作背景
  • 《巴峡闻猿》的创作背景是诗人在经过四川东部巴峡地区的一次旅行。这里的山水风光独特,猿声悠扬,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他在回到寺庙后,写下了这首表达自己情感的五言律诗。

《巴峡闻猿》不仅是宋代诗人文兆对自然美的一种赞美,也是其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情感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