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棹望云际,寥寥出峡清。
心如无一事,愁不在三声。
带露诸峰迥,悬空片月明。
何人同此听,彻晓得诗成。
巴峡闻猿
倚棹望云际,寥寥出峡清。
心无一事时,愁不在三声。
带露诸峰迥,悬空片月明。
何人同此听,彻晓得诗成。
注释:
- 巴峡:指长江三峡之一——巫峡口的瞿塘峡。
- 倚棹:靠在船边摇桨。
- 寥落:形容景象空旷,寂寞。
- 心如:心若。
- 三声:猿鸣三声。
- 带露:山间云雾弥漫。
- 悬空:高悬。
- 彻晓:直到天明。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在江行途中听到夔州附近的三峡中猿猴的鸣叫后写的一首七绝。诗中描绘了三峡中的猿猴叫声,通过这些声音来表达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首句“倚棹望云际”,描绘了诗人在舟中远望的情景,体现了诗人对三峡风光的喜爱之情。次句“寥寥出峡清”,则进一步描绘了三峡之水清澈、景色优美的景象。第三句“心如无一事”,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超脱;而“愁不在三声”,则表明诗人对于自然界的声音并不感到困扰和忧愁,反而觉得这些自然的声音更加悦耳动听。最后两句“带露诸峰迥,悬空片月明”以及“何人同此听,彻晓得诗成”则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和艺术创作的过程。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悟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