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主惟公直,承恩赴历阳。
舟浮淮水远,路绕楚山长。
馆谒僧侵月,郊迎吏踏霜。
下车难久滞,飞诏即徵黄。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事主惟公直,承恩赴历阳
注释:事情的主角(即史馆李学士)是正直无私的。他接受了朝廷的重托前往历阳。这里的“事主”指的是李学士,“公直”表示其公正无私,“承恩”则说明他是被皇帝所委派,“赴历阳”意味着前往历阳(地名),可能是指目的地或者任务地点。
译文:作为正义的化身,你(李学士)接受朝廷的委托前往历阳。
2. 舟浮淮水远,路绕楚山长
注释:乘坐的船只行驶在淮水的水面上,而路程则是环绕着楚山(古代地名,位于今中国安徽省)。这里的“舟浮”指船在水中浮动,“淮水”指河流,“远”和“长”分别形容距离之远和道路之长。
译文:乘坐船只在淮水的水面上漂浮,而路途则是绕过了楚山,显得遥远而且漫长。
3. 馆谒僧侵月,郊迎吏踏霜
注释:到官署拜访僧侣时,是在月光下进行的;去郊外迎接官员,是在霜降的时候。这里的“馆谒僧”指的是拜访僧侣,“郊迎吏”指的是去郊外迎接官员的差役。”侵”和”踏”描述了一种时间上的紧迫感和动作的迅速。
译文:在官署中拜访僧侣是在月光下进行的。去郊外迎接官员则是在初霜时节。
4. 下车难久滞,飞诏即徵黄
注释:一旦离开车辆,难以长时间停留。皇帝的命令如同闪电一般迅速地下达。这里的“下车”指的是离开官车,“征黄”可能是某个地名或官职,“即徵”意为立即被征用。
译文:一旦离开车辆,难以长时间停留。皇帝的命令如同闪电一般迅速地下达。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李学士奉命赴任的场景,表达了对李学士忠诚、正直品质的赞美。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以及人物活动的描述,展现了一幅生动的送别画面。同时,诗人通过使用一些生动的比喻和形容词,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整体来看,这首诗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