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积寺小雨

老木垂绀发,野花翻曲尘。
明霞送孤鹜,僻路少双鳞。
天近易得雨,洞深无早春。
山祗认来客,曾是洞中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宝积寺小雨》是一首由宋代文学家文莹创作的五言律诗。下面将对该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释文莹,字道温,一字如晦,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早年受苏舜钦的推崇,并被欧阳修赏识。晚年归老于荆州之金銮。释文莹的生平和创作经历为了解这首诗提供了背景信息。

  2. 诗词原文
    老木垂绀发,野花翻曲尘。
    明霞送孤鹜,僻路少双鳞。
    天近易得雨,洞深无早春。
    山祗认来客,曾是洞中真。

  3. 词藻赏析

  • 首句“老木垂绀发,野花翻曲尘”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宝积寺周围的景象,老树的青翠如同天青色的枝叶,野花则在微黄的曲尘中显得格外鲜明,营造出一种自然和谐的氛围。
  • “天近易得雨,洞深无早春”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感受。天近易得雨水,暗示着宝积寺地势较高,容易积聚云雨;而洞深则意味着进入宝积寺深处时,春天似乎还未到来,给人一种幽静神秘的感觉。
  • “山祗认来客,曾是洞中真”则是说山中的神灵能够识别来访的客人,甚至曾经是他们中的一员,这既体现了宝积寺的神秘氛围,也表达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刻联系。

通过这首《宝积寺小雨》,不仅能感受到宋代文学的独特魅力,还能深入了解到诗人对于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厚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