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阴书事呈正甫先生 其二

江湖寥落转飘蓬,归梦年年逐去鸿。
吟鬓一番春又半,杏花无语立东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阴书事呈正甫先生其二》,是宋代诗人释斯植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的阴霾和作者独自站在小栏上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迷茫以及对归乡之梦的渴望。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变化,还反映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以下将详细解读这首诗:

  1. 作者简介:释斯植(生卒年不详),字无咎,号清斋,北宋人。他是当时知名的文人,与苏轼、黄庭坚等均有交往。他的文学创作涉及多个领域,包括诗歌、散文等,其作品多表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在文学史上,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著称,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2. 诗歌原文
    江湖寥落转飘蓬,归梦年年逐去鸿。
    吟鬓一番春又半,杏花无语立东风。

  3. 诗意解读

  • 江湖寥落转飘蓬:这句表达了诗人在江湖中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寥落”通常用来形容孤单或凄凉,而“转飘蓬”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四处流浪、无定所的状态。这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以及内心的无奈。
  • 归梦年年逐去鸿:“归梦”指的是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向往。“年年”强调了这种思念不是偶尔而是每年都有的频率,显示出诗人对于归乡的强烈愿望。而“逐去鸿”则比喻着诗人如同雁群般,不断追寻着自己的梦想和归属。
  • 吟鬓一番春又半:这里的“吟鬓”指的是因长时间吟诵诗句而略显稀疏的头发,”春又半”则表示春天已经过去一半。诗人通过这个意象来表达自己对春天逝去的感慨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 杏花无语立东风:杏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象征着美好和生机。然而,当杏花无言站立在春风中时,却显得格外的寂寞和冷清。这句诗通过对比鲜明的视觉形象,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感。
  1. 情感表达
  • 诗中充满了淡淡的哀愁,反映出诗人在人生旅途中的辛酸和无助。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诗人成功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他的内心世界。
  • 整体而言,这首诗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悟,传达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

《春阴书事呈正甫先生其二》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赢得了后世学者和读者的高度评价,更成为研究宋代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通过欣赏和学习这首诗,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化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