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容甫归北都

先生读书不下堂,堂上有客语浪浪。
弟子出观如堵墙,怪君眉彩生光芒。
北都晁夫子,一别久相望。
君来道信问,使我开肺肠。
三日不改服,犹觉芝兰香。
平生寡投分,一笑且云乐。
慇勤发黄卷,钝吻悭应酢。
大杵撞哑钟,已厌音响恶。
更惭河伯观,未易穷海若。
索寞岁华晚,飕飕黄叶秋。
归心剧流水,忽忽不可留。
固知此鳣鲸,肯托寻常沟。
直须见老聃,可化南荣俦。
海州岁有冲天鹄,卵如萍实光琢玉,蜀鸡眇然何敢伏。
羽成不须求日浴,一举将惊万人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李容甫归北都》是宋代诗人释斯植所作。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寄托。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释斯植:宋朝诗人,其生平事迹不详,但据诗中内容可推测其生活与政治环境较为复杂。
  1. 诗歌原文
  • 堂上有客语浪浪:形容家中客人交谈时声音如波浪般悠扬,反映出主人家的热闹和和谐。
  • 弟子出观如堵墙:描绘了弟子们出庭观礼的场景,如同墙壁一般严密而壮观。
  • 怪君眉彩生光芒: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来的喜悦与赞赏,以及对其眉宇间焕发出的才华和魅力的惊叹。
  1. 诗歌赏析
  • 情感真挚:诗人通过对友人李容甫的描绘,表达了对故友重逢时的深情厚谊,情感真挚动人。
  • 意象丰富:诗歌中使用了大量的自然景物和比喻手法,如“堂上有客”、“弟子出观”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画面感。
  • 语言精炼:诗句简练而富有力量,通过寥寥数语便传达出深厚的情感,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1. 写作背景
  • 政治背景:宋末元初,社会动荡不安,政治局势错综复杂,许多文人因此流离失所。释斯植作为一位诗人,其作品往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稳定和文人的无奈。
  • 历史时期:该诗可能创作于宋末元初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转型期,文人的命运多舛,社会动荡不安,这也反映在诗人的情感表达上。

《送李容甫归北都》不仅是一首表达作者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部充满时代特色和社会意义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研究,人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精神世界,同时感受到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