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乐府 其四

早作西州行,暮作西州宿。
杨柳忽风生,年年芳草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古乐府白纻四时歌》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之一,该诗通过描绘四季变换的自然景象和抒发作者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北风降霜松柏彫,天形惨澹光景销。
    山河夜半失故处,何地藏舟无动摇。

  2. 诗歌鉴赏

  • 描写自然:这首诗通过描述北风降霜、天形惨澹、山河夜半失故处等自然景象,营造了一种凄凉、萧瑟的氛围。这些景象不仅展示了自然的壮丽,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奈。
  • 表达情感:诗中的“山河夜半失故处,何地藏舟无动摇”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这里的“失故处”暗示了人生的变幻莫测,而“何地藏舟无动摇”则反映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焦虑。这种情感的表达既深刻又细腻。
  • 哲理思考:通过对四季变换的描绘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理解。他意识到,尽管自己有着远大的志向和梦想,但现实却常常让人感到无力和挫败。
  1. 历史背景
  • 黄庭坚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其作品深受后世喜爱。他的诗歌以豪放派风格著称,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这首诗中,黄庭坚通过描绘四季的变化来隐喻人生的起伏和变迁,表达了他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

黄庭坚的《古乐府白纻四时歌》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歌,更是一种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哲学探索。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