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宫使李侍郎颂送入莞山庵

此山已是胜天台,峰顶寥寥正眼开。
无限水云难凑泊,却容扫地相公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宫使李侍郎颂送入莞山庵》是宋代诗人释昙华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以及对高僧的敬仰之情。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绘和对僧人的高风亮节的颂扬,展现了作者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释昙华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其诗作多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与个人情感。
  • 创作时间:该诗具体创作年份不详,但可以推测为南宋时期。
  • 创作缘由:可能因应某种社交或宗教场合的创作需求,如宫廷使者李侍郎到访莞山庵时所作的颂词。
  1. 诗词原文
  • 此山已是胜天台:描述了莞山庵所处的地理位置及环境之美。
  • 峰顶寥寥正眼开:形容山峰之高,视野开阔,引人无限遐想。
  • 无限水云难凑泊:描绘了山间云雾缭绕、水波渺茫的自然景观。
  • 却容扫地相公来:虽然自然环境优美,但依旧容纳了一位官员的到来。
  1. 主题思想
  • 对自然的颂赞: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自然景色的壮丽,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敬畏。
  • 表达对僧侣的尊重:诗中的“却容扫地相公来”暗示了高僧的德行与智慧,以及他对俗世纷扰的超然。
  • 反映文人的生活情趣: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反映出诗人追求自然和谐、心灵宁静的生活理想。
  1. 艺术特色
  • 韵律和谐:诗中运用古拙的韵律,使得整首诗读起来和谐悦耳,具有音乐美。
  • 意象生动: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动作的细致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景象。
  • 语言精炼:诗句用字精准,简洁而富有内涵,体现了诗人精湛的语言功底。
  1. 文化影响
  • 传承意义:作为宋代文学的一部分,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对后世文人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审美价值:其优美的意境和深邃的哲理,对后世诗歌的审美产生了影响,成为后人学习与借鉴的对象。
  • 宗教色彩:诗中的自然景色与僧侣形象相结合,反映了当时宗教信仰对文人生活的影响。

《和宫使李侍郎颂送入莞山庵》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宋代文人精神世界的一个缩影。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不仅在当时有着重要地位,而且在今天的文化传承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宫使李侍郎颂送入莞山庵》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是中国古代文人情感与哲学思考的载体,是历史长河中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