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山已是胜天台,峰顶寥寥正眼开。
无限水云难凑泊,却容扫地相公来。

和宫使李侍郎颂送入莞山庵

一首展现自然美景与高僧风范的古风之作

此山已是胜天台,峰顶寥寥正眼开。
无限水云难凑泊,却容扫地相公来。

诗句解析

  1. “此山已是胜天台”
  • 这句诗描绘了莞山庵周围的自然景观,将这座山比作胜过其他地方的天台山。
  • “此山”指代的是作者所处的环境或场所。
  • “胜天台”表达了对这片山景的高度赞扬和认可。
  1. “峰顶寥寥正眼开”
  • “峰顶”指的是山的最高点,通常也是观赏风景的最佳地点。
  • “寥寥”意味着稀疏、稀少。
  • “正眼开”则形容站在山峰之巅,视野开阔,可以一览众山小,也象征着心灵的澄明与宁静。
  1. “无限水云难凑泊”
  • “水云”常用来形容自然界中的山水景色,这里特指云雾缭绕的山间景象。
  • “凑泊”意为聚集、停留。
  •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山中云雾缥缈、难以捉摸的美的赞叹。
  1. “却容扫地相公来”
  • “扫地相公”是对清洁工的一种亲切称呼,表示对劳动人民的尊敬。
  • “来”在这里有被接纳的意思,表明即使是最平凡的人,也能在这里找到归属感。
  • 整句诗传达了一种人文关怀,即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受到尊重与欢迎。

译文

这座山已经胜过其他天台,山顶空旷,视线开阔。
无数的水汽和云彩难以聚集停歇,却能让勤劳的公仆来到这里。

赏析

这首诗是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画卷,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首句便以“胜天台”作为起点,不仅强调了自然景观的卓越,更隐喻了诗人内心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第二句“峰顶寥瘃正眼开”,则通过对“峰顶”的具体描绘,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站在高处时那种豁达的视野和心境的澄澈。接着,“无限水云难凑泊”一句,用诗意的语言描绘了山间雾气缭绕的景象,给人以朦胧美的感受。最后,“却容扫地相公来”则巧妙地融入了人文关怀的元素,表达了诗人对所有人的平等尊重。整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让人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思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