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六十首 其五十二

禅禅,更不相煎。
坐底自坐,眠底自眠。
大家安乐,无法可传。
禅禅,曹洞五位,临济三玄。
大年三十夜,脚踏地,头顶天。
禅禅,不直半文钱。
海枯终见底,人死脚皮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颂六十首·其五十二》为宋释昙华所撰,主要表达了禅宗思想以及对世间万象的超脱和洞察。在探讨文学作品时,了解其背景、作者、主题与风格对于全面理解作品至关重要。下面将具体介绍该诗:

  1. 作者背景:《偈颂六十首·其五十二》由宋释昙华所写,释昙华号应庵,俗家姓江,出生于蕲州黄梅(今属湖北),他于十七岁时离开东禅寺出家,并先后拜师于随州水南遂禅师、湖南北及江东西诸老宿等多位高僧。通过他的学习经历可以看出他对禅宗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理解。

  2. 诗歌原文:诗的原文是“释昙华(一一三~一一六三),号应庵,俗姓江,蕲州黄梅(今属湖北)人。年十七于东禅寺去发。首依随州水南遂禅师。历谒湖南北、江东西诸老宿。至云居礼圆悟。入蜀往见彰教绍隆,侍隆移虎丘。”从这段原文中可见释昙华的生活和修行经历,以及对禅宗教义的追随和实践。

  3. 诗歌主题:此诗的主题在于表达一种超然物外、心如止水的禅修境界。通过“坐底自坐,眠底自眠”的表述,诗人传达了内心的平静与自在,同时也反映了禅宗追求的无我之境。诗中还提到了“大家安乐,无法可传”,这可能意味着禅宗认为真正的快乐和智慧是无法用言语来描述的,只能通过体验来感悟。

  4. 诗歌风格:释昙华的诗歌风格简洁而深邃,语言质朴却富有哲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出禅宗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即一切皆是空相,只有通过心灵的修炼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解脱。

《偈颂六十首·其五十二》不仅是一首表达禅宗思想的文学作品,也是一次关于如何通过内心修炼达到精神自由和解脱的哲学探索。它启示读者,无论是在物质世界还是精神领域中,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才能真正理解和体验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