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身不若了心休,了得心时身不愁。
若也身心俱了了,神仙何必更封侯。
行者求颂
介绍
《行者求颂》是宋朝释昙华的作品,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哲学思考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以下是对该作品的介绍:
诗歌原文:《行者求颂》的全诗如下:了身不若了心休,了得心时身不愁。若也身心俱了了,神仙何必更封侯。头头相应人希会,物物皆真体不殊。但办肯心终不赚,情忘想尽入无余。自是出家无眼目,只言苦行落空虚。甘贽在俗犹通理,妙晓无求自得珠。
诗歌赏析:《行者求颂》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与修行的看法。首句“了身不若了心休”,意味着如果能够真正理解并实践内心的宁静,那么即使身体上有所追求,也无需过多地纠结。接下来的诗句进一步阐释了这种观点,即当一个人达到了心灵的自由与解脱,那么外在的功名利禄便不再重要。这种对心灵自由的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内在精神世界的高度重视和追求。
创作背景:《行者求颂》创作于宋朝,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背景以及作者个人的思想观念。在那个时期,人们对于修行、道德修养有着深入的理解和追求。释昙华作为一位僧人,他的诗歌不仅是文学创作的成果,更是其修行心得的真实体现。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生活态度。
思想内涵:该诗蕴含了深厚的佛学思想,如禅宗“心即是佛”的观念。诗人认为,只有内心达到清净无杂的境界,才能真正实现心灵的自由与超脱。此外,诗歌中还体现了儒家的道德理念,强调了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性,提倡通过内心的修炼来实现外在的和谐与平衡。这些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影响力,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艺术特色:从艺术角度来看,《行者求颂》的用词精炼,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寥寥数语,就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既真实又虚幻的境界之中,让人深思。同时,诗歌的结构严谨,前后呼应,使得整首诗既有深度又有广度。
《行者求颂》作为宋朝释昙华的作品,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部深邃的心灵之作。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及其文化背景,从而更加深入地把握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