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六十九首 其一百十八

木骨金妆,似则也似。
瞬目扬眉,西天此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颂一百六十九首 其一百十八”是宋代释智朋的作品

在探讨这首诗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偈颂这一文学形式的来源与特点。《偈颂》是佛教文化中的一种诗歌体裁,旨在表达对佛法的领悟和修行过程中的觉悟。它通常以韵文的形式出现,内容多涉及佛教哲学、修行心得以及对生命现象的深刻理解。这种诗歌形式在唐代开始流行,到了宋代,随着佛教文化的深入人心,偈颂成为了重要的文学表现形式之一。

从内容上看,释智朋的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修行者面对困境时的坚定与智慧。诗中的“推不进前,约不退后”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界限的精神境界;“临济白拈,未是好手”则反映了禅宗中对于悟性和直觉的重视。这些诗句不仅体现了佛教的修行理念,也反映了诗人自身的修行体验和对生活的理解。

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采用了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来表达复杂的思想。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使得诗歌既具形象性又富有哲理性。这种风格在中国古代诗歌中非常常见,尤其是在强调诗歌意境与情感表达的传统中,能够更好地传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诗中的“无用之用,其用甚大;无功之功,其功甚博”等句子,展示了作者对佛学中“空”概念的深刻理解。在佛教中,空不仅是一个哲学概念,也是一种实践态度,即认识到世间万物的无常和无我性,从而在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平静和自在。这种理解方式不仅适用于修行,也适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决策和行动。

“偈颂一百六十九首·其一”不仅是一首表达修行者内心世界的诗歌,也是一首蕴含深厚哲理和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佛教文化和诗歌艺术的结合,也能从中汲取到对生活和修行的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