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十二首 其八

好手呈机不露锋,惯将双剑定雌雄。
忽雷迸出惊天地,华岳三峰倒卓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颂古十二首其八》是宋代禅宗僧侣释法泰的一首作品。这首诗以其独特的禅宗语言和意象,探讨了超越因果律束缚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存在状态和宇宙真理的深刻思考。以下是具体介绍:

  1. 诗作原文
    不落因果何曾堕,不昧因果何曾脱。当堂镜破两头忘,扫影灭踪无摸索。无摸索,何倚托。秋风吹梧桐,树叶鸣嚗嚗。

  2. 诗歌鉴赏

  • 首句“不落因果何曾堕”,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暗示了通过领悟到不依赖外在因素的存在,可以超越轮回的束缚。
  • “不昧因果何曾脱”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超越,即在认识到因果关系的同时,也能保持自由自在的状态。
  • “当堂镜破两头忘”形象地描绘了当一切表象和执着被打破时,人们能够达到的一种空明境界。
  • “扫影灭踪无摸索”则是一种更加抽象的表达,意味着在达到某种理解或境界后,对事物的探索和追求变得不再需要摸索和试探。
  • 最后两句“秋风吹梧桐,树叶鸣嚗嚗”以自然景象收尾,象征着在悟道之后,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转变,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成为了和谐共存的一部分。
  1. 历史背景
  • 这首诗反映了宋代禅宗对于超越世俗观念的探求,同时也体现了文人对佛教哲学的理解和应用。
  • 诗中的语言和意象,虽然源自佛教禅宗的传统,但被巧妙地融入了诗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之中。

《颂古十二首其八》不仅是一首宗教性质的诗歌,更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智慧的作品。它通过禅宗的语言和意象,展示了诗人对于生命、宇宙以及自我存在的深刻思考,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