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寄友僧

白云高卧者,滞疾阻相寻。
信断沧洲阔,房扃翠岳深。
寒虫藏坏壁,庭树滴残霖。
早晚同闲话,孤灯照苦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夕寄友僧》是宋代著名诗人释智圆所创作的五言古诗。这首诗作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也展现了当时文人对于友情和闲适生活的向往。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诗歌原文
  • 白云高卧者,滞疾阻相寻:诗的第一句描绘了一幅高远而宁静的画面,白云在天空中悠闲地漂浮,似乎在寻找一个可以安息的地方。这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向往。
  • 信断沧洲阔,房扃翠岳深:接下来的两句通过“信断”和“房扃”来传达一种孤独和隔绝的情感。这里的“沧洲”可能指的是广阔的湖边或海边,“翠岳”则指连绵的青山,诗人用这样的意象表达出与友人相隔千里的思念之情。
  • 寒虫藏坏壁,庭树滴残霖:这句诗通过对寒虫和残雨的描述,营造出一种秋日萧瑟的氛围。寒虫在墙壁间活动,庭树被雨水打湿,滴滴答答的声音让人感到凄凉和孤寂。
  • 早晚同闲话,孤灯照苦吟: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期待与朋友相聚,共叙友情的愿望。他们将在夜幕下,借着微弱的灯火,分享彼此的闲谈和诗歌创作中的心得。
  1. 作者背景
  • 释智圆: 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他的诗歌和散文作品都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深受后世学者和文人的喜爱。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这首诗巧妙地结合了自然景观与诗人的内心感受,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种超脱尘世的境界。如诗中的“信断”、“房扃”等词,既表现了物理空间上的隔离,也隐喻了心灵上的交流障碍。
  • 意象丰富:整首诗使用了多种意象,如“白云”、“沧洲”、“翠岳”等,这些意象不仅美化了诗句,也加深了诗歌的意境和深度。

《秋夕寄友僧》不仅是一首情感深沉、艺术精湛的诗歌,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情感表达,成为后人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对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