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待月值雨

一岁期今夕,高空雨忽零。
虚窗沈素影,疏竹动秋声。
已被云阴闭,徒怀永夜明。
徘徊倚山阁,谁见此时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中秋待月值雨》是宋代诗人释智圆的一首五言诗。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

  1. 诗歌原文及其翻译
  • 原文摘录
    一岁期今夕,高悬雨忽零。
    虚窗沈素影,疏竹动秋声。
    已被云阴闭,徒怀永夜明,徘徊倚山阁,谁见此时情。
  • 翻译内容:一年一次的今晚,天空中突然降下雨来。虚设的窗户映出素净的影子,稀疏的竹子发出秋日的声响。被云层遮挡了视线,只能怀着对永恒的光明和对夜晚的情感徘徊在山阁之中,谁能看见此时此刻的我。
  1. 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
  • 释智圆简介:释智圆是南宋时期的一位禅师,生活在一个佛教盛行的时代。他在诗歌创作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风格,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个人情感。
  • 创作时间与环境:据传《中秋待月值雨》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当时正值南宋的政治动荡时期。诗人身处乱世,但依然保持着一种超脱的心态,通过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感与思想。
  1. 诗歌主题与艺术表现
  • 主题分析:《中秋待月值雨》的主题是对现实与理想的追求、对自然美的感受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通过对中秋节夜空中的雨景进行描绘,表达了自己无法实现团圆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 艺术手法: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性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例如,“虚窗沈素影”中的“素影”象征着清冷和孤独,而“疏竹动秋声”则传达了秋天的凄凉和萧瑟。此外,“徒怀永夜明”一句,通过对比明亮的月光与内心的孤寂,深刻地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释智圆的《中秋待月值雨》不仅作为一首诗词流传至今,更因其深邃的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被后人广泛传颂。这首诗不仅是宋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喜爱文学和历史的读者而言,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将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和文化上的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