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聪上人房庭竹

结根依静砌,萧洒映禅房。
高节欺群木,青阴过短墙。
夜声喧梦枕,秋露滴琴床。
遥想添吟思,闲观到夕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题聪上人房庭竹》是宋代著名诗人释智圆的作品,展现了其深邃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更通过细腻的感情表达传达了诗人对生命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深刻理解。下面将从多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1. 诗歌原文
    结根依静砌,萧酒映禅房。
    高节欺群木,青阴过短墙。
    夜声喧梦枕,秋露滴琴床。
    遥想添吟思,闲观到夕阳。

  2. 诗歌鉴赏

  • 情感表达: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禅宗思想的认同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美。通过对“禅房”和“竹林”的描述,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
  • 艺术手法: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青阴过短墙”不仅形容了竹子的高大挺拔,也隐含着生命的坚韧不屈。此外,夜晚声音的描述,增添了一份静谧与深远,使人仿佛能听到那悠扬的笛声。
  1. 写作背景
  • 创作时期:《寄题聪上人房庭竹》的创作时间不详,但从其内容来看,应属于宋代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深受佛教文化的影响,许多作品都体现了禅宗思想对文人的影响。
  • 作者背景:释智圆是宋代的一位禅师兼诗人,他不仅精通佛学,而且擅长诗词。这样的背景使得他的文学作品既有宗教的深度,又有艺术的高度,使得《寄题聪上人房庭竹》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寄题聪上人房庭竹》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是宋代文化和哲学思想的结晶,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感悟。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诗歌的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