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定海许少府

见说梅仙邑,波涛接杳冥。
讼庭秋藓合,吟阁海云醒。
爱月宵留客,寻僧昼掩扃。
公馀幽兴在,时梦故山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定海许少府》是宋代释智圆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见说梅仙邑,波涛接杳冥。
    讼庭秋藓合,吟阁海云醒。
    爱月宵留客,寻僧昼掩扃。
    公馀幽兴在,时梦故山青。

  2. 诗歌内容

  • 首联:“见说梅仙邑,波涛接杳冥。” 这两句通过“见说”和“波涛接杳冥”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之地的神秘感和期待。其中“梅仙邑”可能指的是某个以梅花闻名的地方,而“波涛接杳冥”则描绘了海天相接的辽阔景象。
  • 颔联:“讼庭秋藓合,吟阁海云醒。”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讼庭”和“秋藓”暗示了一种宁静而古朴的氛围,而“吟阁”则让人联想到一种文人雅士的生活场景,“海云醒”则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 颈联:“爱月宵留客,寻僧画掩扃。” 这两句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月光下,诗人留宿客人,而僧人则在画上轻轻掩上了门窗。这种情景充满了诗情画意,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氛围。
  • 尾联:“公馀幽兴在,时梦故山青。”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友人的怀念之情。诗人在闲暇之余,常常沉浸在对故山的追忆之中,梦中也总是看到故山那片熟悉的青山。这是一种深深的思乡之情,也是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
  1. 诗歌鉴赏
  • 艺术手法: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情感真挚感人。
  • 意境创造: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个既有自然美景又有人文气息的诗意空间,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之中,感受那份深深的思念之情。
  1. 背景信息
  • 作者介绍:释智圆(970—1048),北宋著名高僧,字无为,号佛眼。他的诗作大多表达了禅宗思想,语言简练明快,富有哲理。
  • 创作时间: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不详,但可以推测它可能是在释智圆晚年或晚年归隐期间所作。
  • 文学价值:作为释智圆的代表作之一,《寄定海许少府》不仅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也体现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它的出现,为后人提供了一个欣赏和学习宋代诗歌的窗口。

《寄定海许少府》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象征,反映了宋代诗歌的特点和文化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