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中峰势屈盘,尘埃踪迹到终难。
秋杉影射经窗冷,夜浪声摇睡榻寒。
云过闲轩香篆润,日移幽砌藓痕乾。
吟馀静立凭栏久,极目长江水渺漫。
梵天寺二首 其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梵天寺二首 其一”是南宋诗人厉鹗的五言律诗,该诗描绘了杭州梵天寺的清幽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受。这首诗作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趣和思想境界。
厉鹗(1134年-1187年),字太鸿,自号樊榭山人,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书画家。他在杭州孤山拥有一所玛瑙院,与林逋为友。林逋是宋代著名的隐士诗人,以隐居不仕著称,其诗多表现闲适、清高的情趣,与厉鹗的文学追求不谋而合。厉鹗在杭州期间创作了大量诗歌,其中《梵天寺二首》便是其代表作之一。
诗中“梵宇清虚远俗喧,登临时得爽吟魂。”描述了诗人登上梵天寺时,感受到的宁静和清新,远离了尘世的喧嚣。这里的“梵宇”指代的是佛教寺庙,而“清虚”则表现出一种脱俗高远的感觉。诗人通过登高望远,感受到自然界的壮丽景色,以及心灵上的愉悦与释放。
接下来的诗句“卷帘高雪明稽岭,上阁秋涛出海门。”进一步丰富了诗中的画面感。这里运用了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描写,高悬的窗帘映照着洁白的雪景,远处的稽岭被秋涛声笼罩,形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美的感悟和赞美。
最后一句“城中泉石诗中景,闲对文”,则展现了诗人在城市中也能发现诗意之美。这里的“泉石”指的是城市中的山水环境,而“文”可能是指书写或文化活动。诗人在忙碌的城市生活中,仍能发现并珍惜这些美好的事物,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对文化的追求。
厉鹗的《梵天寺二首 其一》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更是他个人生活态度和审美趣味的真实反映。诗中所展现的自然美、人文情怀和精神追求,至今仍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启发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