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心俭让唐虞道,恣意贪求桀蹠徒。
闲坐思量茆屋下,夜深秋月照平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留心俭让唐虞道,恣意贪求桀蹠徒。
闲坐思量茆屋下,夜深秋月照平湖。
“湖西杂感诗 其十”是宋代诗人释智圆的作品。这首诗不仅体现了释智圆深邃的佛学思想,同时也展现了他超脱世俗、追求自然和简朴生活的哲学理念。
释智圆是宋初天台宗山外派的重要人物,他的生平与作品反映了当时佛教与儒学交融的时代背景。释智圆不仅是一位诗文僧,也是一位致力于儒释相通学的学者。这种融合不仅体现在他的文学创作中,也深刻影响了他对人生和自然的理解和表达。
《湖西杂感诗》中的“留心俭让唐虞道,恣意贪求桀蹠徒”揭示了释智圆对古代圣贤理想的追慕。他强调节俭与谦让的重要性,认为这些美德是通往理想社会的关键。而“闲坐思量茆屋下,夜深秋月照平湖”,则描绘了他静默沉思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感悟。
从文学价值来看,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意境,情感深沉而内敛。例如,“兰在深林亦自馨,岂因风雨阻鸡鸣”表达了释智圆对自然界美好事物的喜爱,以及即使面对困难也要保持纯真之心的信念。整体上,诗歌通过简洁的文字传达了丰富的内涵和哲理,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高洁的人格魅力。
《湖西杂感诗 其十》不仅作为文学作品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层次地理解释智圆的人生观念、艺术追求和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