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惑年犹欠四年,道情高趣耻前贤。
清风明月知多少,漫学庐山种白莲。
自遣三首 其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自遣三首其三》是明代文学家胡奎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春天里漫步郊原的场景,表达了一种闲适的心情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中的“缓步郊原觅句行,不须丝竹也陶情。”反映了诗人在自然环境中寻找灵感,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这种独处的方式使得诗人能够更好地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同时也体现了文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其次,“小山猿鹤迎人袂,故里儿童识我名。”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小山中的猿和鹤似乎在迎接诗人的到来,而故乡的儿童也能认出诗人的名字,这反映了诗人深厚的乡愁和人们对他的怀念之情。再者,“宦迹黄粱随梦杳,眼光青史照灯明。”这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仕途的无奈和感慨。诗人用黄粱一梦比喻自己曾经追逐的政治梦想已经消失无踪,而眼前的历史记录却依然明亮如昔。这既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思,也是对过去的一种告别。最后,“却嫌老子痴顽甚,邻里书声夜夜惊。”这句话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虑。尽管外界有邻居的书声相伴,但诗人的内心世界仍然充满了困惑和不安。这种反差更凸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
《自遣三首其三》不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通过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观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感悟。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明代文学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