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起自叙

盗蹠死牖下,伯牛遭恶疾。
报应似无徵,苍苍意难悉。
乃考竺乾教,其旨明逾日。
业以三世论,事匪二生讫。
伊余本好道,执善长虑失。
无端六腑病,每苦我形质。
百骸失调畅,四时少安逸。
今岁夏云满,秋熟如火室。
脾疾因兹生,顿觉减寝食。
无何误服药,到泻苦非一。
过客为忧惶,儿童亦战慄。
吾心暗且喜,浮生从此毕。
发言嘱后学,此事汝无恤。
吾年四十五,去矣非短屈。
至理无去来,妄想分凶吉。
我先凿山窟,汝宜即藏密。
不用报亲朋,无学世哭泣。
四时为送葬,庶物甚充给。
遗文三百卷,空言或可习。
见恶如探汤,见善如不及。
湛湛无生源,深浅当自挹。
嘱之语方终,忽觉病小醒。
扶几起暂坐,渐渐四体轻。
又过三五日,倚杖登危亭。
俯首视群物,仰面观太清。
秋山叠叠翠,夜月圆圆明。
岂意今之日,犹存危脆形。
凭栏不忍归,聊适我心情。
虚幻三界中,旅泊非久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病起自叙》是宋代诗人释智圆的作品之一。以下是对该文学作品的介绍:

  1. 作品背景:《病起自叙》的作者是释智圆,字无外,号中庸子或潜夫,是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在钱塘(今浙江杭州)出生并隐居于此,直至晚年才离世。在释智圆的一生中,他不仅深入研究佛教,还对儒学有所涉猎,并且乐于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融合在一起,这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体现。
  2. 内容赏析:《病起自叙》中,作者描述了自己因疾病而生活困顿、身心俱疲的状态。通过这首诗,释智圆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同时,他也借此机会向读者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关注内心修行的生活态度。
  3. 艺术特色:《病起自叙》采用了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来表达复杂的情感和哲理。例如,“盗跖死牖下,伯牛遭恶疾”这样的句子,既揭示了社会现象,也反映了作者个人的命运。此外,诗中的意象如山丘、归未得、空自等,都富有象征意义,使整首诗更加深邃和富有层次感。
  4. 文化影响:《病起自叙》不仅是一首诗,它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趋势。在宋代,佛学与儒学相互渗透,文人士大夫们试图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点,以实现个人的精神升华。释智圆的作品因此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至今仍被广泛研究和传颂。

《病起自叙》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诗歌,它是释智圆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通过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深刻思考,它展示了诗人独特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首诗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化遗产,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