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蹠死牖下,伯牛遭恶疾。
报应似无徵,苍苍意难悉。
乃考竺乾教,其旨明逾日。
业以三世论,事匪二生讫。
伊余本好道,执善长虑失。
无端六腑病,每苦我形质。
百骸失调畅,四时少安逸。
今岁夏云满,秋熟如火室。
脾疾因兹生,顿觉减寝食。
无何误服药,到泻苦非一。
过客为忧惶,儿童亦战慄。
吾心暗且喜,浮生从此毕。
发言嘱后学,此事汝无恤。
吾年四十五,去矣非短屈。
至理无去来,妄想分凶吉。
我先凿山窟,汝宜即藏密。
不用报亲朋,无学世哭泣。
四时为送葬,庶物甚充给。
遗文三百卷,空言或可习。
见恶如探汤,见善如不及。
湛湛无生源,深浅当自挹。
嘱之语方终,忽觉病小醒。
扶几起暂坐,渐渐四体轻。
又过三五日,倚杖登危亭。
俯首视群物,仰面观太清。
秋山叠叠翠,夜月圆圆明。
病起自叙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诗人以病后的心情为出发点,回顾了自己的一生,表达了他对生死、善恶的看法,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盗蹠死牖下,伯牛遭恶疾。
盗跖死于牖下,伯牛遭遇恶疾。
盗贼之主盗跖死于牖下,即被杀死在窗户之下。伯牛是孔子的学生,他因疾病而去世。这里用“盗跖”和“伯牛”来象征恶人与好人的命运。
- 报应似无徵,苍苍意难悉。
报应似乎没有征兆,我对此难以理解。
报应似乎没有明显的征兆,让人难以理解其含义。这里的“苍苍”形容天空的颜色,暗示了作者对命运的疑惑和不解。
- 乃考竺乾教,其旨明逾日。
于是研究佛教教义,其宗旨明晰胜过一日。
这里提到了竺乾(即佛陀),表明诗人开始深入研究佛教教义。他的目的是为了寻求解脱之道,希望能够超越生死轮回。
- 业以三世论,事匪二生讫。
事业通过三世轮回进行讨论,事情并非只有两个结局。
这里提到了三世轮回,是指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在不断变化。诗人认为,通过修行可以摆脱这些变化,实现解脱。
- 伊余本好道,执善长虑失。
我本来喜好道教,但因为过于追求善果而导致失误。
这里强调了诗人对道教的热爱,以及他在追求善果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和失误。他意识到仅仅追求善果是不够的,还需要深入理解道教的真谛。
- 无端六腑病,每苦我形质。
无缘无故地患上疾病,让我痛苦不堪。
这里描述了诗人身体上的不适,可能是由于长期的精神压力导致的身体健康问题。他感到困扰和痛苦,无法摆脱这种困境。
- 百骸失调畅,四时少安逸。
百骸失调畅,四时少安逸。
这里形容诗人的身体状态不佳,身体的各个部分都处于紊乱之中。同时,他也感到四季的变化给他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和不安。
- 今岁夏云满,秋熟如火室。
今年夏天乌云密布,秋天丰收如同火炉般温暖。
这里描述了诗人所处环境的变化,夏天时乌云密布,秋天则收获丰富,象征着生命的循环和变化。
- 脾疾因兹生,顿觉减寝食。
因为生病的原因,我开始减少睡眠和饮食。
由于疾病的影响,诗人开始改变生活习惯,减少了睡眠和饮食量。这是他为了治疗疾病不得不做出的改变。
- 无何误服药,到泻苦非一。
不久后误服药物,腹泻不止,痛苦不堪。
这里描述了诗人因服用药物而出现的副作用,导致腹泻不止,让他感到非常痛苦和困扰。
- 过客为忧惶,儿童亦战栗。
路人因此感到忧虑和恐慌,孩子们也吓得发抖。
这里描述了路人和孩子们因诗人的疾病而产生的担忧和恐惧情绪。
- 我心暗且喜,浮生从此毕。
我心中虽然忧郁,但同时也感到一丝喜悦。
诗人虽然内心忧郁,但同时也对生命即将结束感到一丝欣慰和庆幸。
- 发言嘱后学,此事汝无恤。
我向你倾诉我的忧虑和教诲,请你不要担心。
这里诗人向后来的人传授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希望他们能够避免同样的困境。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后人的关怀和期望。
- 吾年四十五,去矣非短屈。
我今年四十五岁,离开这个世界不算晚。
诗人认为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但他并不感到遗憾或悲观。相反,他认为自己离开世界的时间还不算晚,因为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去做。
- 至理无去来,妄想分凶吉。
至理是永恒的,生死轮回没有意义;妄想将生死视为重要的事物。
这里强调了生死轮回的无意义性,他认为真正的智慧在于超越生死的观念。此外,他也提醒人们不要过分关注生死的问题,而是要专注于生活中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 我先凿山窟,汝宜即藏密。
我首先挖掘山洞建造洞窟,你应当立即隐藏起来。
这里描述了诗人为自己修建一个安全的避风港的想法。他希望通过隐居生活来逃避世俗的纷扰和纷争,寻求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 不用报亲朋,无学世哭泣。
无需告诉家人和朋友我的离去,也不要哭泣悲伤。
这里诗人鼓励人们不要为他的离世而感到悲伤和失落。他希望大家能够接受这个事实,并继续保持乐观和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 四时为送葬,庶物甚充给。
四季为我送行,万物都很充足。
这里描述了诗人对自己离世后的生活安排和期待。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减轻家人和朋友的负担,让他们不再为他的离去而感到痛苦和困扰。
- 遗文三百卷,空言或可习。
留下的文字有三百卷,其中一些内容可能值得学习。
这里强调了诗歌和文学作品的价值,他认为这些作品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智慧,值得后人学习和传承。
- 见恶如探汤,见善如不及。
看到恶人就感到厌恶,看到善人就感到害怕。
这里诗人表达了他对不同人物的复杂情感。他既痛恨坏人的恶劣行为,又畏惧善良的人们的善良本性。这种矛盾的情感使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 湛湛无生源,深浅当自挹。
深邃的源头无源可寻,深浅程度需要自己衡量。
这里诗人通过比喻来形容人生的无常和不可预测性。他认为人生的起伏和变化是无法预知的,需要自己去适应和应对。
- 嘱之语方终,忽觉病小醒。
嘱咐的话语刚说完,突然感觉病情有所好转。
这里描绘了诗人在临终时刻的情景。他正在嘱咐身边的人,但突然之间病情有了好转的迹象。这使诗人感到惊喜和欣慰,也为他的生命画下了句号。
- 扶几起暂坐,渐渐四体轻。
扶着桌子起身稍做休息,渐渐地感觉身体变得轻松起来。
这里描述诗人在病床上度过的日子,他通过短暂的休息和调整呼吸来缓解身体的疲惫感。同时,这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态度。
- 又过三五日,倚杖登危亭。
又过了三四天后,依靠拐杖登上高高的亭子。
这里描绘了诗人在康复后的精神状态。他不仅身体得到了恢复,而且精神上也变得更加坚韧和乐观。他通过攀登高亭来锻炼身体和意志力,也寓意着他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
- 俯首视群物,仰面观太清。
低头看周围的一切,仰头看天空的清明景象。
这里诗人通过观察周围的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他看到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与无助。然而,他又从内心深处汲取力量和勇气,继续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 秋山叠叠翠,夜月圆圆明。
秋天的山峦层峦叠嶂绿意盎然,夜晚的月亮又大又圆光芒四溢。
这里描绘了诗人眼中的秋天景色。他欣赏着大自然的美丽景观,感叹自然的神奇和伟大。同时,他也寄托了自己的情感和思念之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