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携瓶锡秣陵城,又逐秋风过四明。
白石清泉寻旧约,碧云红树动离情。
路从朱雀桥边去,舟自丹阳郭里行。
惆怅客中频送客,更堪疏柳暮蝉声。
【注释】
瓶锡:即瓶钵之锡,指僧尼的行装。秣陵城:今南京古称金陵,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四明:山名,在浙江余姚县南。又逐秋风过四明:诗人送僧到四明山,秋风吹动树叶,发出萧瑟的声响。旧约:指与友人约定的相会之地。碧云:碧色的云彩。红树:指红色的树林。路从朱雀桥边去:朱雀桥是古时南京城南城门名。郭里:城内、城中。惆怅客中频送客,更堪疏柳暮蝉声:我常常为送别而感到惆怅,更忍受不住那令人心酸的蝉声了。疏柳,指杨柳,因柳条稀疏,随风飘拂,故称疏柳。
【赏析】
这首《送僧还四明》,诗题一作《送僧归四明山》。这首诗写的是一位送行者对行者的关切和不舍之情。
首句“远携瓶锡秣陵城”,写送行者携带行装到秣陵城,也就是南京。秣陵是三国东吴时国都建业的旧名,所以这里用“秣陵城”代指南京。瓶和锡都是僧人常用的行装物品,这里用来表明送行者的身份。
次句“又逐秋风过四明”,是说送行者又在秋风中赶着路到了四明山。四明山位于浙江余姚县境,是当时佛教名山之一,这里指诗人所送之僧要去的地方。
三、四两句“白石清泉寻旧约,碧云红树动离情”,写诗人与送行的僧人分手后的情感,以及送行者的依依惜别之情。白石,指江边的石头。清泉,指山中的泉水。寻旧约,指寻找与友人约定的相会之地。碧云,指碧色的云彩,这里比喻青山。红树,指红色的树林。这两句意思是说,诗人站在江边的石头上,看到清澈的泉水,又想起与朋友相会的地方,心中不由得产生离别之情。
五、六句“路从朱雀桥边去,舟自丹阳郭里行”,描写送行者离开南京的情景,以及他即将乘船去往四明山的行程。朱雀桥是南京城南城门名,丹阳县是当时的一个县名,这里指南京城的南门附近,诗人送行者离开南京城就是从这里开始。
七、八句“惆怅客中频送客,更堪疏柳暮蝉声”,写诗人因为经常为送别而感到惆怅,再加上听到黄昏时节的蝉鸣声,更加觉得凄切悲凉。这两句是说,诗人自己也是一位常为送别而感到伤感的人;而在这悲凉的送别声中,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那些黄昏时分的蝉鸣声。
全诗语言简练,含蓄蕴藉,意境深远。前四句写送别的情景,中间四句写送别的感慨,后四句写送别后的凄凉。整首诗构思巧妙,层次清晰,感情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