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缘上人持钵

缘丐人间一锡飞,苍岩烟腻雪初晞。
风丝未许闹禅眼,云锦将看落化机。
自勉丛林供食钵,谁嫌尘土翳征衣。
归来僧饱上方饭,相伴春山歌采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缘上人持钵》是宋朝诗人释正觉的作品,展现了一位僧人对修行生活的深刻体悟和对佛法的虔诚追求。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修行以及自然景观的独特见解。以下将从多方面介绍《送缘上人持钵》:

  1. 作品背景:释正觉是宋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僧人,他的诗歌多以佛教禅宗思想为题材。释正觉在诗中提到“自勉丛林供食钵”,表明他的生活与修行密切相关,强调了修行者对简朴生活的依赖以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这种生活方式体现了佛教中提倡的简约生活和内心的平和。
  2. 诗意解析:《送缘上人持钵》的首两句“缘丐人间一锡飞,苍岩烟腻雪初晞”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面。诗人通过对苍岩的描述,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意境。这里的“风丝未许闹禅眼,云锦将看落化机”则表达了诗人对纷杂世界的超然态度。这两句诗反映了释正觉对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理念的实践,强调了直观体验与心灵觉悟的重要性。
  3. 艺术特色:这首诗采用了七言律诗的形式,韵脚统一且工整,体现了宋代诗歌的严谨风格。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苍岩烟腻雪初晞”中的苍岩与雪,象征着高远和纯净;而“自勉丛林供食钵”则寓意着修行者对简朴生活的自勉和自足。
  4. 文化影响:释正觉作为南宋时期的文人,其诗歌不仅在当时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送缘上人持钵》作为他的代表作品之一,被广泛传颂和研究,成为了研究宋代诗歌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5. 现代价值:在现代社会,释正觉的诗歌依然具有启示意义。通过对《送缘上人持钵》的学习,现代人可以更好地理解佛教文化中关于修行和自然的观点,从而在生活中寻找到心灵的慰藉和平衡。同时,这首诗也提醒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不要忘记内心的平和与自我修养。

《送缘上人持钵》是释正觉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充满禅意的生活画卷。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颂,更是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够提升文学素养,还能够深化对佛教文化的理解,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更加丰富的精神支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