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麓新居

山麓水滨竹木阴,我侬懒养静居深。
一生自足淡中味,三际那收闲底心。
壑云未成出岫意,松风能作下滩音。
十分清兴与谁共,想有沃洲支道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麓新居》是宋代诗人释正觉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及其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1. 作者背景
  • 释正觉:宋代著名的僧人,俗姓李,出生于山西省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释正觉自幼出家,十五岁时正式落发成为僧人,在宗教界有着深厚的修行与学识。他在禅宗各寺院中游历参学,并最终获得度牒,成为一名得度的僧侣。
  • 生平经历:释正觉的一生充满了宗教修行和探索,他曾游方各地,于多个著名禅院修行,包括泗州普照寺、舒州太平兴国禅院等,最后定居在临安府灵隐寺,并在绍兴二十八年逝世,享年六十七岁。
  1. 诗歌原文及解读
  • 原文内容:《南麓新居》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深远的自然山水画卷。诗中的“山麓水滨竹木阴”勾勒出一个清幽的环境,使人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而“我侬懒养静居深”则透露出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超然态度。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景观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淡泊。
  • 主题思想:此诗主要反映了释正觉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他追求心灵自由与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远离尘嚣、返璞归真的生活哲学。同时,也体现了佛教文化中的禅宗思想,即通过静观自省达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1. 艺术特色
  • 意境美:《南麓新居》将读者带入一个远离喧嚣、静谧宁和的世界,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审美情趣。这种意境美不仅仅体现在字面上的描述,更在于诗人对自然景物细腻入微的观察和感悟。
  • 语言风格:诗中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如“壑云未成出岫意”,“松风能作下滩音”,寥寥数语便勾画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显示出诗人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
  1.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南麓新居》作为释正觉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展示了其卓越的诗歌才华,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有一席之地。
  • 文化意义:该诗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与赞美,同时也体现了那个时代文人对于精神寄托和生活理想的思考。在当代,这首诗仍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和文化研究价值,能够引发人们对于传统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思考。

《南麓新居》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文学作品,它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哲学思想,展现了释正觉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对于喜欢古典诗词和禅宗文化的读者来说,这是一部值得反复品鉴和深入研究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