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黄道友

人头膏火底心休,来预林俦默默游。
犀晕成时月魄夜,雁行断处霁容秋。
百年分付三椽下,万象峥嵘一指头。
归去懒融无伎俩,庵前华鸟莫相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与黄道友》,宋朝释正觉的诗作,是一首充满禅宗色彩的诗篇。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思想的深刻理解和表达,还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某些文化特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1. 作者简介:释正觉是宋朝一位高僧,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的宗教和哲学思想。他的诗歌常常蕴含着深刻的佛理和哲理思考。

  2. 诗歌原文
    人头膏火底心休,来预林俦默默游。
    犀晕成时月魄夜,雁行断处霁容秋。
    百年分付三椽下,万象峥嵘一指头。
    归去懒融无伎俩,庵前华鸟莫相求。

  3. 诗歌赏析

  • 禅意浓厚:《与黄道友》中蕴含了深厚的禅宗思想,如“百年分付三椽下”、“万象峥嵘一指头”等意象,都体现了禅宗对宇宙万物的洞察和理解。
  • 意境深远:诗中的意象和意境都非常深远,如“犀晕成时月魄夜”,描绘了一个宁静而深邃的自然景象,使人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和深远的思考。
  • 语言简练:尽管诗歌的语言充满了诗意,但每一个词句都经过了精心雕琢,简洁而不失深意,使得整首诗歌读起来既流畅又富有哲思。

《与黄道友》是宋朝释正觉的一首杰作,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佛教经典的深刻解读,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文化特点。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那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风貌和社会心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