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后二日过谦师庵

横溪一径两山分,深翠茏葱竹日昏。
流水漱冰寒有骨,闲云敛霁雪无根。
应容野毳来投饭,不管春眠往扣门。
窗几薰炉摇篆字,龟床麈语对清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上元后二日过谦师庵》是宋代释正觉的诗作

宋代的文学作品不仅在艺术成就上达到了高峰,而且在文学形式和主题内容上也显示出了广泛的创新性。《上元后二日过谦师庵》便是这一时期诗歌创作中的一个代表,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进一步理解宋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从结构上看,这首诗简洁而富有节奏感。首句“横溪一径两山分”,便设置了一幅山水画卷,简洁地勾勒出场景。接着,“深翠茏葱行日昏”一句,通过丰富的色彩和动态描绘,营造出一种深邃宁静的氛围。这种布局不仅展示了诗人高超的造句能力,也使得整首诗在视觉和听觉上都给人以强烈的感受,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在艺术手法上,诗人运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如“流水漱冰寒有骨,闲云敛霁雪无根”,这两句使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赋予了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和行为,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再如“应容野毳来投饭,不管春眠往扣门”,则通过人性化的描写,让动物也似乎有了灵性,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和亲和力。这种将物与人合为一体的写法,既显示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感捕捉,也反映了其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创造力。

在情感表达上,这首诗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上元后二日过谦师庵》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诗中没有直接抒发情感,而是通过景物的描绘间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这种表达方式虽不直接,却更加含蓄、深沉,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使作品具有了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上元后二日过谦师庵》是释正觉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创作的一首充满诗意的宋词。它不仅展现了宋代诗歌的美学风格和艺术成就,也为后世的读者提供了一个理解和欣赏宋代文学的平台。对于喜爱中国古典文学的朋友来说,这首作品值得反复品味与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