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石湫童知县

溪头茅屋远追陶,斗米而今懒折腰。
汉水丈人甘抱瓮,箕山居士厌鸣瓢。
心秋霁月夜相照,鬓雪温风吹不消。
身世曲肱分付梦,蘧随蝴蝶到华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石湫童知县》是宋代释正觉创作的文学作品,该作品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想,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和理想的追求与思考。以下将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释正觉:作为诗僧,释正觉在宋代享有盛誉,号宏智,俗姓李,来自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释正觉的出家和落发年龄均早于当时许多僧人,显示出他对佛教修行的深厚兴趣和坚定意志。
  1. 作品原文
  • 溪头茅屋远追陶,斗米而今懒折腰。汉水丈人甘抱瓮,箕山居士厌鸣瓢。心秋霁月夜相照,鬓雪温风吹不消。身世曲肱分付梦,蘧随蝴蝶到华条。
  1. 作品解析
  • 对古代伟人的崇敬之情:《寄石湫童知县》不仅展示了对陶渊明等古代伟大人物的敬仰,还体现了作者对自由、宁静以及理想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贯穿全文,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一种选择和追求。
  • 反映社会变迁和个人境遇: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现代社会变迁的个人感受和反思,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理念。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生状态的描述,诗人展现了自己内心世界的深邃和复杂。

《寄石湫童知县》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色彩的诗作,它不仅展示了释正觉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哲学的思考,更深刻地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面貌和时代特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