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头茅屋远追陶,斗米而今懒折腰。
汉水丈人甘抱瓮,箕山居士厌鸣瓢。
心秋霁月夜相照,鬓雪温风吹不消。
身世曲肱分付梦,蘧随蝴蝶到华条。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寄石湫童知县》。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第一句:“溪头茅屋远追陶,斗米而今懒折腰。”

注释:溪头上有一座茅屋,这里比喻石湫县(今湖北钟祥市)的生活条件。“溪头茅屋”象征着诗人在石湫生活时的简陋住所,“远追陶”则意味着与陶渊明相比,石湫的生活条件显得贫乏。“斗米”指一升米的价格,“而今”表示现在,“懒折腰”则是表达了自己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不愿为了生计而屈身于权贵。

第二句:“汉水丈人甘抱瓮,箕山居士厌鸣瓢。”

注释:汉江上的一位农夫愿意辛勤劳作去打水,“甘抱瓮”形容其勤劳朴实;“箕山居士”则指的是隐居山林的隐者,他们厌倦了世俗的名利,只喜欢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这里的“鸣瓢”是指打水时发出的声音,与前面的“甘抱瓮”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第三句:“心秋霁月夜相照,鬓雪温风吹不消。”

注释:秋天的天空晴朗,月光明亮,夜晚与友人相聚,心情愉悦,“心秋霁月夜相照”描绘了一幅宁静美好的画面。“鬓雪温风”则形容自己的头发已经斑白,但依然保持着内心的温暖和激情。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态度的坚守。

第四句:“身世曲肱分付梦,蘧随蝴蝶到华条。”

注释:诗人将自己一生的境遇比作梦中的曲肱,暗示自己虽然身处困境,但仍然保持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蘧随蝴蝶到华条”则是一个典故,出自《庄子·齐物论》,意思是说蘧瑗(即蘧,古代传说中的贤人)随着蝴蝶飞舞到了花枝上。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旅途的豁达和乐观,即使世事纷扰,也能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友情和自然的独特见解。诗人通过对石湫县生活条件的描述,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通过对比汉江农夫和箕山居士的生活态度,展现了对不同人生选择的理解和尊重;通过描绘夜晚与友人相聚的情景,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通过寓言式的表达,展示了对人生旅途的豁达和乐观。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思和感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