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人亲见古观音,化迹今居海上岑。
烟机外分青嶂骨,水天中见白云心。
潮痕拥岸棱棱雪,月魄浮波烂烂金。
根境一如能所断,圆通游践法门深。

【注释】

航海之宝:指海上航行的船只,比喻佛法。陀访真歇师兄:指唐代僧人真歇禅师。真歇禅师曾住持五台山佛光寺。至人:指悟道者,即大彻大悟者。古观音:指观世音菩萨。化迹:修行的踪迹。今居:现在居住的地方。海上岑:即五台山西面之高山——五座山峰。烟机外分青嶂骨:烟雾中,远望五台山似青翠的山岭耸入云端。水天中见白云心:水面上,遥望天空,白云飘浮如佛之心。潮痕拥岸棱棱雪:海水拍打岸边,浪花溅起犹如积雪。月魄浮波烂烂金:月光映照海面,波光粼粼如同黄金。圆通游践法门深:圆通是佛教语,意为圆满通达,这里指禅宗。法门:佛门,佛教教义。一如能所断:指佛教中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金刚经》)所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根境:指人的身心世界。能所:指心与物的关系,是佛教哲学的基本概念。断:断绝。

赏析:《航海之宝陀访真休师兄》是唐代诗僧贯休所作的一首颂扬禅宗祖师真休禅师的偈颂诗。全诗通过对真休禅师生活经历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真休禅师的景仰之情和对禅宗教义的深刻理解。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至人亲见古观音,化迹今居海上岑”,描绘了真休禅师的形象和生活环境。至人亲见古观音:至人,指悟道者。古观音,指的是观世音菩萨。化迹:修行的踪迹。今居:现在居住的地方。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真休禅师的崇敬之情,认为他是佛教的至高境界的象征,他的修行足迹遍布天下,现在隐居在五台山上。

接下来的两句“烟机外分青嶂骨,水天中见白云心”,进一步描绘了五台山的美丽景色。烟机外分青嶂骨:烟雾缭绕中,远望五台山宛如青翠的山岭耸入云端。水天中见白云心:水面上,遥望天空,白云飘浮如佛之心。这两句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五台山的壮丽景色,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真休禅师心境的领悟,他的心灵如同云朵般纯净无暇,超脱世俗。

诗人转向对真休禅师修行生活的描写。潮痕拥岸棱棱雪,月魄浮波烂烂金:海水拍打岸边,浪花溅起犹如积雪。月魄浮波烂烂金:月光映照海面,波光粼粼如同黄金。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真休禅师的生活状态。潮痕拥岸棱棱雪:海水拍打岸边,海浪冲击岩石,留下一道道白浪痕迹,犹如积雪般清晰可见。月魄浮波烂烂金:月光洒落在海面上,波光闪烁,犹如黄金般璀璨夺目。这两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真休禅师生活中的细节,展现了他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

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禅宗教义的理解和领悟。根境一如能所断:根境,指人的身心世界。能所,指心与物的关系,是佛教哲学的基本概念。一如能所断:意指禅宗中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金刚经》)所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两句诗人表达了他对禅宗教义的深刻理解,认为禅宗的核心在于破除对事物的执着和偏见,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自在。圆通游践法门深:圆通,是指禅宗中的“圆融无碍”之意。游践,是指禅宗中的“游方参礼”之意。法门:佛门,佛教教义。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禅宗的核心理念。圆通游践法门深:意指禅宗中的禅宗教义深邃而广博,涵盖了人生的各个方面和层次。通过这样的解读和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首偈颂诗的意境和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