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度夤缘约远寻,利他方称出家心。
丐行端取丛林饱,耕缛不嫌泥水深。
地面丕平春种玉,波痕清浅月浮金。
栽田博饭吾家事,一段风规得老琛。

【注释】:

和禅人发心乞开海田:和禅人(禅师)发心要开辟一片海田(即海上的农田),来种植粮食;乞,向人请求。

檀度夤缘约远寻:檀度,指檀越。夤缘,依附。约,相约。远寻,远求。

利他方称出家心:利益他人,才能称得上出家人的心性。

丐行端取丛林饱:乞丐般的行为。端,正。取,获取。丛林,寺院丛林,泛指僧众。饱,饱食、丰裕。

耕缛不嫌泥水深:耕种劳作,不怕泥泞的水深。耕缛,耕作劳累。

地面丕平春种玉:地面上没有平坦的地方,就像春天播下的玉石一般珍贵。丕,通“疲”,平坦。

波痕清浅月浮金:海面上月光映照,像波纹一样清晰可见。清浅,清澈浅薄。

栽田博饭吾家事,一段风规得老琛:种植田地,以换取食物是我们家族的事,这是顺应自然规律的做法,能获得宝贵的经验。风规,顺应自然规律。琛,宝物。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句,每句四字,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禅宗的理解以及对于出家人生活的态度。

第一句“和禅人发心丐开海田”中的“发心”是指出家人的决心和目标,而“丐开海田”则是指请求开设一块海田,用来种植粮食。这里的“海田”实际上是一种象征,代表了作者对于佛教中“离相布施”的理解。

第二句“檀度夤缘约远寻”中的“檀度”是指檀越,即施主或信徒。“夤缘”则是指依附或寻求。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于佛教中施主与僧人之间关系的理解。

第三句“利他方称出家心”中的“利他”是指利益他人,而“称”则是指能够做到。这里的“出家心”实际上是指出家人的心境。这句话强调了出家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而是为了利益他人。

第四句“丐行端取丛林饱”中的“丐行”是指乞丐般的生活和行为,而“端取”则是说获取和满足。这里的“丛林”指的是佛教中的僧人群体。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僧侣生活的理解和态度。

第五句“耕缛不嫌泥水深”中的“耕缛”是指耕作劳累,而“泥水深”则是指泥土的深度。这里的“农耕”指的是农业耕作,而“泥水深”则是指土壤的深厚。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农耕劳动的尊重和理解。

第六句“地面丕平春种玉”中的“丕平”是指平坦的土地,而“春种玉”则是指春天播种珍贵的玉石。这里的“玉”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规律的尊重和顺应。

第七句“波痕清浅月浮金”中的“波痕”是指海浪的痕迹,而“清浅”则是指清澈而浅薄。这里的“月浮金”则是指月亮在水面上的倒影。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景观的欣赏和感悟。

第八句“栽田博饭吾家事,一段风规得老琛”中的“栽田博饭”是指耕种田地以换取食物,而“一段风规”则是说遵循自然规律的行为。这里的“老琛”指的是宝贵的经验和智慧。这句诗强调了顺应自然规律的重要性以及对这种规律的尊重和遵守。

整首诗语言简练,内涵丰富,体现了作者对于佛教禅宗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出家生活的态度和看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