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存不浑,灵明不昏。
派分河汉底,流决昆崙源。
见闻了成一相,影响应空六根。
体本真如,能来生灭之界。
用随生灭,却入真如之门。
丛林参饱三条篾,云梦等闲八九吞。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其三百九十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三百九十九》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此诗作于大历二年(公元767年),当时诗人寓居夔州。这首诗描写了一位禅师在寺庙中为他的画像题字的故事,其中涉及许多关于佛教和道教的意象以及哲学思想。
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采樵以为薪。
入山行难极,将家安足寝?
身多疾病思,谁云此间胜!
终日倚松根,自谓终天命。
况当少陵野,未省欲东征。
朝餐是草露,夕宿闻鸟声。
喧鸟乱飞鸣,日暮似何情。
北窗不可掩,正白有新晴。
水声咽危石,海色冷新春。
如何将两耳,徒听无一声。
平明发丹府,掉臂骄阳升。
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生。
天边有流云,物景罗心胸。
卧喜万籁息,起看群动惊。
猛虎落陷阱,孤鹿死平冈。
北风吹山口,吹雁南山东。
黄鹤不复返,白云无处踪。
枯桑转清夜,独客伤心听。
客愁新断肠,游子恋故乡。
君到长安日,就是我西行时。
故国山水远,路遥不可期。
胡人吹笛后,部曲雪垂绥。
请公回三顾,为世洗烦冤。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禅师的生活状态来表达作者对人生、自然和超脱世俗的深刻理解。诗人运用了许多象征和比喻手法,如”草露”、”鸟声”、”明月”等,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的艺术效果,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杜甫诗歌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