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二月二十五,等闲触发千钧弩。
一箭中红心,大地无寸土。
四围上下绝遮栏,露出太白庵中主。
去岁因丧本师归,未免声声叫冤苦。
苦中乐,乐中苦。
喝退慈明旧日婆,移凶就吉改坟墓。
南溪流水青如螺,深居落花红似雨。
先师面目俨然存,分付老坚坚收取。
偈颂九十三首 其三十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颂九十三首 其三十二》是宋代释梵琮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背景:宋释梵琮,在诗集中的序言中,提到了他每日的创作习惯,这表明他的诗歌创作是日常活动的一部分,反映出其对文学的热爱和投入。
诗歌原文:《偈颂九十三首 其三十二》原文为:“今朝二月二十五,等闲触发千钧弩。一箭中红心,大地无寸土。”此句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和力量,用“千钧弩”和“一箭中红心”来象征某种决定性的一击,而“大地无寸土”则形容了被击中后的景象,强调了动作的迅猛和影响的巨大。
主题思想:该诗反映了诗人对某种突发状况的直接反应,以及这种反应给周围环境和人物带来的冲击。通过使用夸张和比喻,诗人传达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和紧迫感。
文化意义:在中国文化中,诗歌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用以传达感情、抒发思想或描述景象。释梵琮的这首诗可能在当时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具有特定的意义和作用。它不仅展现了作者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种情绪或心理状态。
《偈颂九十三首 其三十二》是释梵琮以佛教元素为基础,融入个人情感与感悟所作的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歌。通过对诗句的理解,人们可以更全面地认识这位诗人及其作品,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宋代的文化与社会背景。